动态焦点:少喝代糖饮料!科学家警告:人造甜味剂可以分解人体DNA【附甜味剂行业预测】
三氯蔗糖,俗称蔗糖素,是一种高倍甜味剂,可达到蔗糖的甜度约600倍。
人造甜味剂三氯蔗糖被广泛用于无糖汽水和口香糖等产品中。根据一项新研究,它还能够破坏我们细胞内的 DNA 物质。
欧洲食品安全局对所有遗传毒性物质的毒理学关注阈值为每人每天 0.15 微克。研究表明,每日一杯三氯蔗糖加糖饮料中的微量三氯蔗糖超过了该阈值。
(资料图片)
测试证实,该化合物含基因毒性和致染色体断裂(DNA 链断裂)的机制,并显示与炎症、氧化应激和癌症相关的基因表达增加。更重要的是,肠壁也会被它损坏。
现在可能必须审查该监管批准。研究人员建议,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更密切地关注三氯蔗糖暴露对健康的潜在危险影响。
甜味剂发展历程
1879年美国人C.Fahlberg 和I.Remsen发现了第一代甜味剂——糖精,并于1884年陆续产业化并推向市场,因为糖精难溶于水,市场供应的产品主要是其钠盐。甜蜜素是1937 年发现的,于1949年获得FDA批准并正式投放市场。1965 年,美国的Schlatter发现了阿斯巴甜,FDA于1981年正式批准使用。1967年,德国赫斯特公司发现了安赛蜜,英国1983年批准使用,美国1988年批准使用。三氯蔗糖由英国Tale&Lyle 公司和美国Johnson 公司及其子公司在1976年联合开发而成。中国1997年批准使用,美国FDA1998 年批准使用。1993年纽甜问世,甜味剂已发展至第六代。
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我国批准使用的甜味剂分为合成甜味剂、天然甜味剂和糖醇类甜味剂,其中合成类以甜蜜素、阿巴斯甜、安赛蜜等为主;天然类以甜菊糖苷为主;糖醇类以木糖醇和赤藓糖醇为主。
2019年7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健康中国行动计划(2019-2030年)》,提倡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g,同时提倡选择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代替蔗糖生产的食品和饮料,我国代糖市场的发展将加速前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我国甜味剂产量近年来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19年,其产量达到20.9万吨,较2018年增长11.17%。
青山资本在2022年发布的推文中曾提到,抖音、小红书代糖相关内容中,搜索的高频关键词是“减肥/减脂”。可如今世卫组织的新指南指出,从长远来看,用非糖甜味剂代替游离糖无助于控制体重。一些专家还建议人们从靠甜味剂“减糖”,转向直接“减甜”。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甜味剂产业链布局全景梳理与招商策略建议深度研究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关键词:
-
即时焦点:又一航司股权将被拍卖,还有航空公司待价而沽
-
存储芯片股上涨:供给格局持续优化,但仍需静待市场回暖
-
环球信息:“她影时代”到来,陈可辛为何喜欢强悍女性角色|上影节
-
三大指数午盘集体收跌;工业富联股价再创新高丨早市热点_讯息
-
光刻胶龙头上半年净利或翻倍,相关板块应声上涨-视讯
-
热点评!宁德的时代,还是时代的宁德?
-
港交所推出“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 投资者要注意什么?专家解读_要闻速递
-
世界速看:山西太原:打击违法犯罪 守护绿水青山
-
天天微资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一季度共接收并转送银行业消费投诉104909件
-
财政部:5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6521亿元,同比增长约33%
-
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50% 通讯
-
两部门:开展城市试点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
京东618再创新纪录,“一键价保”被点击6.6亿次
-
全球热头条丨国家能源局开展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工作;2023暑期档总票房破15亿丨明日主题前瞻
-
本周四只新股登陆创业板,发行价最高破发最凶|新股观察 天天看点
-
环球新消息丨管涛:人民币再度破七后,央行为何“只说不做”|汇海观涛
-
机构论后市丨年内最佳机会逐步展开中;配置上坚持业绩为纲
-
中国加入CPTPP最新进展!递交了交流文件,专家解读来了
-
即时:“双创板”10余家拟IPO企业卡在注册环节,批文难获为哪般
-
每日资讯:农村派出所里有个“辅警指挥中心”
-
金融“养料” 为制造业企业“输血”“造血” 当前速递
-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消费提示
-
全国麦收已进入尾声 夏种夏管接续展开_全球播报
-
国家外汇管理局:5月份我国外汇市场供求延续基本平衡|全球今亮点
-
北京:购买医疗机构预付卡7日内未消费可退费|世界今亮点